这一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的项目预计将每年生产24万吨粗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(MDI)和16万吨甲苯二异氰酸酯(TDI)。异氰酸酯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,而聚氨酯又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中间体,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轻工、建筑、汽车、机电等行业。“尤其是建筑用保温材料和汽车座垫材料,对聚氨酯的需求量非常大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说。
“在2005年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市场。在未来12年里,这一市场还将以每年10%的速度增长。”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说,“中国目前的聚氨酯年需求量已超过200万吨。”
“今年早些时候,我们已决定在中国建造一套产能达40万吨的MDI装置,计划于2010年以后投产,至于是否仍将与这几家公司合作,目前还在讨论。无论如何,我们期待在中国做得更大。”巴斯夫执行董事会成员费德民博士说。
来自巴斯夫的资料显示,2005年,巴斯夫在中国取得了约28亿欧元(超过285亿人民币)的销售额,占巴斯夫全球销售额的6%左右,公司计划到2010年实现亚洲化学品业务占其全球销售额和收入的20%,其中中国业务占整个亚洲业务的一半。
而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,拜耳亦正在筹划建设一体化异氰酸酯项目,预计2008年将建成年生产能力达35万吨的逆向一体化MDI设施,而年生产能力为16万吨的TDI项目,预期于2009年竣工。
对于巴斯夫、拜耳及亨斯迈等全球化工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建立生产异氰酸酯基地,“这对于国内生产商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,但大家各有各的客户路线,长期建立的客户关系不会轻易地被替代。”上述行业人士分析。
标签: 中国市场